陈科长没办法,掉头回去,又把油放下了。
她已经看过了,他妈的友谊商场,食品上全是大牌子,你都是正品的话,哪个没有检验报告?
不符合国标它怎么出厂?
第二个重灾区。
陈科长上楼了,去了化妆品区。
简版芄想上还没上,同样的,化妆品清一色大牌子,很多都是优化了再优化,不接受小品牌还当地代理。
这样的话,就容易出事儿。
这些大牌子上柜,几乎都是与厂家或者经销公司联营,抽查几家专柜,都是一看就没有问题。
有家集合店,陈科长想进去欺负欺负,结果一抬头,屈某氏。
不好惹。
陈科长就想骂一句大爷吧,出去学习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友谊商场怎么变这样了呢?他们都是从哪招来的商呢?
促销的衣裳也会有问题。
以她的经验,价格现在打得太低,这种衣服商品,都是靠挂吊牌来标明售价,很多供货商经销之后,容易自己作吊牌,挂吊牌,从而鱼目混珠……
因为是大促,很多厂家的人都在。
人众目睽睽,心里战战兢兢,但问题?我们厂家的人在,我们贴自己的牌?
也许有有问题的,但陈科长检查不出来。
再直奔金店,金店现在这种模式别看昂贵,厂家出的款式少。
厂家允许自己的经销商每年提多少公斤,剩下的可以去市场采购,南方一些批发地,都是一楼层一楼层,大称秤金银,什么款式都有,所以这也是灯下黑,东西是真东西,但不一定是原厂的。
然而从柜台里要出来一个,店员证书拿出来一个。
你别管它是不是原厂的,原厂也不会给你证明,他证书有,一品一证,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开家金店,保守也是几百万,想一想,这些卖金银的都是当地不好惹的大户,陈科长又放弃了。
还有,那就是小电器,it产品。
自从有了华某北,山寨的虽然渐渐少了,科技的进步让山寨跟不上,但水货多。
卖笔记本的老板正在看热闹,一看直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