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后,他们开始尝试将这种技术应用到临床前研究中。
他们与一些医院合作,对一些难治性的癌症患者进行了基因编辑治疗的初步探索。
有一位患晚期肺癌的患者,在接受了多种传统治疗后,病情仍然不断恶化。在了解到赵飞扬他们的基因编辑治疗方案后,患者和家属同意参与临床试验。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医生们对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进行了基因编辑。编辑后的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肿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个结果让整个团队都为之振奋。但是,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提高编辑的准确性、如何避免脱靶效应等。
赵飞扬和他的团队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他们与国内外的同行们密切合作,不断优化基因编辑技术,探索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在癌症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他们发现,癌细胞可以通过分泌一些特殊的分子来影响周围的免疫细胞,使其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的状态。
针对这个发现,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小分子药物,可以阻断癌细胞分泌的这些免疫抑制分子,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这种新型药物在与传统的免疫治疗联合使用时,显着提高了治疗效果。
大会期间,赵飞扬还结识了一位来自非洲的癌症研究专家,名叫卡玛。卡玛所在的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匮乏,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卡玛对赵飞扬他们的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引进这些先进的治疗方法到非洲。
赵飞扬被卡玛的热情和对患者的责任感所打动,他决定与卡玛合作,开展一个援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