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理想。小鼠出现了轻微的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这让大家都很担忧。
赵飞扬没有放弃,他仔细分析数据后发现,是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频率不太合适。调整之后,再次进行实验。
这一次,奇迹出现了。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且小鼠的整体状况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个结果让大家备受鼓舞。但是,距离将这种药物真正应用到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们要进行更深入的安全性评估。除了观察对重要脏器如肝脏、肾脏等的功能影响外,还要考虑长期用药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
同时,他们也开始着手准备临床试验的相关事宜。与伦理委员会沟通,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招募合适的患者志愿者。
招募患者志愿者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很多患者对这种新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持怀疑态度。
赵飞扬和团队成员们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向他们介绍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这种药物可能带来的希望。
终于,有了一批愿意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
临床试验分为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给患者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步增加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
一位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皮疹。这让大家很是紧张,因为这可能是药物过敏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表现。
赵飞扬立刻组织专家会诊,对这位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幸运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处理,患者的皮疹逐渐消退,并且没有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
这也让大家认识到,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随着第一阶段试验的顺利进行,没有出现更多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他们进入了第二阶段试验,主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
在这一阶段,有一部分患者的肿瘤出现了缩小的迹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对药物没有明显的反应。赵飞扬意识到,可能是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除了基因因素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