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过程中,他们也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发现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血管瘤,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对于一些位置较深、面积较大的血管瘤,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微创理念,研发一种针对血管瘤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赵飞扬提出了新的设想。
团队与医疗器械研发专家合作,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微创介入器械。经过无数次的设计、试验和改进,一种专门用于血管瘤治疗的微创介入导管诞生了。这种导管可以通过微小的创口,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管瘤内部,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临床应用中,他们将微创介入治疗与中药、普萘洛尔口服溶液联合使用,针对特殊类型的血管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着,原本棘手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种联合治疗真的太神奇了,我的血管瘤这么严重,都以为治不好了,没想到现在竟然好了!”一位特殊类型血管瘤患者感激地说道。
治疗方案不断完善和推广,越来越多的血管瘤患者受益。赵飞扬和刘祖训开始关注血管瘤的预防研究,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分析,他们发现血管瘤的发生与一些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可能存在关联。
“我们不能只专注于治疗,还要研究如何预防血管瘤的发生,从源头上减少患者的痛苦。”赵飞扬说道。
他们开展了一项关于血管瘤预防的研究项目,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孕期环境等因素,试图找出血管瘤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孕期母亲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可能对胎儿患血管瘤的风险有一定影响。
“如果我们能确定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孕妇们提前注意,降低胎儿患血管瘤的风险。”刘祖训说道。
他们将研究成果整理成科普资料,通过医院、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孕妇和婴幼儿家长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检查服务,提高公众对血管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研究血管瘤预防的同时,赵飞扬和刘祖训也没有忘记对肿瘤血管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