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扬和刘祖训也了解到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分支型覆膜支架。这款支架主要用于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虽然它与血管瘤治疗看似关联不大,但赵飞扬和刘祖训联想到,能否借鉴其微创的理念,改进现有的血管瘤治疗手段,减少患者的创伤。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微创技术的思路应用到血管瘤治疗中,配合中药和普萘洛尔口服溶液,说不定能创造出一套全新的综合治疗方案。”赵飞扬说道。
团队成员们对这个想法表示赞同,他们开始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中药成分复杂,与普萘洛尔口服溶液联合使用时,担心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带来不良反应。而且,将微创理念应用到血管瘤治疗,在实际操作上也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不能被这些困难吓倒,每一次突破都是在克服重重阻碍后实现的。”刘祖训鼓励大家。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体外实验,观察中药提取物与普萘洛尔口服溶液对血管瘤细胞的联合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血管瘤细胞的生长。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部分细胞出现了耐药迹象。
“这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佳的用药比例和方式,我们再调整实验方案试试。”赵飞扬说道。
团队重新设计实验,调整中药和普萘洛尔口服溶液的剂量比例,同时改变给药时间和方式。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一组较为理想的实验参数,不仅增强了对血管瘤细胞的抑制效果,还减少了耐药现象的发生。
接下来是动物实验阶段。他们选用了患有血管瘤的实验动物模型,分为不同的实验组,分别给予中药、普萘洛尔口服溶液、两者联合以及空白对照组进行治疗。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密切关注动物的身体状况和血管瘤的变化情况。
“大家一定要仔细记录每一个数据,这关系到我们研究的成败。”刘祖训叮嘱道。
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令人鼓舞。联合治疗组的动物,血管瘤明显缩小,而且在组织学观察中发现,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