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伊始,团队成员们齐聚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巨大的屏幕上展示着人类视觉系统的复杂神经结构和传统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两者的对比清晰地凸显出传统技术的不足。赵飞扬和刘祖训神情专注地盯着屏幕,心中满是对突破现状的渴望。他们明白,要想研制出具有创新性的类脑视觉芯片,必须深入理解人类视觉机制,从中获取灵感。
经过深入研究和激烈讨论,团队决定借鉴人类视觉机制,提出一种基于原语表示的多通路互补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在这个范式中,视觉信息不再以传统的像素形式处理,而是被拆解为基本原语,这些原语包含了图像的关键特征和信息。随后,原语被有机组合成“认知”和“运动”两条优势互补、信息完备的通路,分别负责对视觉场景的理解和对动态物体的感知,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高效处理方式。
“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想法,但实现起来难度极大。”团队中的资深科学家李教授皱着眉头说道,“我们需要对人类视觉神经学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才能将这个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芯片。”
赵飞扬坚定地点点头:“李教授,我知道困难重重,但这正是我们科研的意义所在。我们有信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刘祖训也补充道:“没错,我们可以先从理论模型的建立入手,逐步验证这个范式的可行性,再进行芯片的设计和研发。”
神经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神经传导和信息处理机制,为原语表示和通路构建提供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家们则专注于算法设计,将人类视觉原理转化为可在芯片上运行的代码;芯片设计专家们精心规划芯片架构,力求实现高效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赵飞扬和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