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这事,其实还没公开。
她是后世在报纸上看见的典型农村改-革事例里的。
谢晚觉得凤阳小岗村能搞,那么任家村也能搞。
高层领导在去年春天曾经说过:“政策要放宽,要使每家每户都自己想办法,多找门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
有的可包给组,有的可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光凭着这个政策精神,她就可以头铁的先在安县将包产到户推行起来。
先在任家村试点,看看怎么搞更易全县推广,还不触及底线。
谢晚开始跟任大壮一通洗脑,任大壮听了说:
“小晚,你说这些我当然明白。
种自家的地,跟种公家的地,那能一样吗?
你看看你婶儿在山旮旯里插的那点高粱,都比咱大队的高粱颗粒更丰满,单株产量更高。
但是,这是要吃花生米的事啊!”
幸好谢晚事前做了点准备,她让方文斌将相关文件拿了出来,指着那几行领导讲话给大壮叔看,保证道:
“大壮叔,你看领导都这么说了,咱们要勇敢一点,咱是农民,只要能让地里多产出庄稼,谁又会怪你呢?
咱又不是不交公粮?
公粮照缴,包产到户后,产量高了,大伙儿自己能留下的余粮就多了。”
任大壮开始心动,但还是怕担责任。
“小晚,你说啥我都不敢,除非是领导让我-干,那你大壮叔肯定是卷起衣袖干的。”
谢晚大喜,问道:“若是县长亲自来任家村,让你做试点带头干,你干吗?”
任大壮又吧唧了一口烟,往椅子上一靠道:“县长?你开啥玩笑呢?
县长怎会到咱这穷乡旮旯里来?他怕是听都不一定听说过咱任家村!”
谢晚终于掏出了自己的工作证,递给了任大壮。
任大壮接过红本本的时候,还没当回事。
一看上面有谢晚照片,稍微正经了一点,再看清工作单位和职位后,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呀哟我的妈呀,咱村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