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虽然这首诗写的很功利,但是不可否认在古代科举是真的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一个渠道。
科举只要你不是罪犯这种身份,哪怕是农家子弟,只要你有才华都可以参加的。
当然,这个科举一般人还真参加不了,不是身份的原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古代你想成为一个读书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绝大部分普通百姓连温饱都没解决,哪有多余的精力和金钱去读书?
别说古代那种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供养一个完全脱产的读书人了,就算是现在这种工业社会,生产力这么发达,供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而且古代的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价格可真的不便宜的,还有就是这个书籍的价格也很贵,所以世家门阀才可以通过垄断书籍来垄断知识,进而达到掌控朝堂的目的。
在古代能读得起书的人起码也得是一个小地主家庭或者是富农的程度才可以。
可以说科举制度从一开始诞生的时候,就是和世家门阀的利益有冲突的,两者是天然对立的,在唐代的时候虽然科举得到了一些发展,但本质上还是成为了世家门阀垄断朝堂的渠道,寒门子弟很难出头。
注意是寒门子弟,所谓的寒门可不是指种地的农民,寒门指的是落魄的贵族或者世家才能叫寒门,你我这样的牛马一般都是叫庶民,连个门都算不上!
但是不可否认科举制度本身还是很有用的,只不过需要进一步完善。
张辰来自后世自然很清楚科举制度好处和弊端,他要做的就是让科举为自己服务!
但是科举制度的推行还不能着急,他今天也只是提一下,主要他是想要为推行科举制度做准备。
因为他要选拔的是真正的人才,诗词歌赋做的再好也没用,他要搞得科举可不仅仅是进士科与明经科这么简单,还要搞工匠技术类的科举以及武科举。
可以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