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加兹尼指的是大加兹尼,范围包括后世的加兹尼、加德兹以及除了开伯尔山口之外第二处能穿越苏莱曼山的帕瓦尔山口,翻过帕瓦尔山口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
南北绵延千余里的苏莱曼山东西两侧景象迥异,其西侧与阿富汗的气候相似,极度荒芜,东侧则因为印度河的影响降水丰富一些。
过了帕瓦尔山口再往东走,没多远就是肥沃的印度河绿洲平原,当然了,与恒河平原相比,印度河下游依旧有些干旱,故此,历来经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地区的会一直杀到德里一带,很少有在印度河下游逗留的。
但作为阿富汗此时的主人乌古斯人来说则不同。
加兹尼王朝灭亡后,帕瓦尔山口以东的苏莱曼山东坡崛起了一个苏姆拉信德部落,印度河下游的信德人大多是种地的,但苏莱曼山东坡的却是一支游牧部落,据说他们是普什图人和旁遮普人的混血部族。
该部落自称苏姆拉,在加兹尼王朝灭亡后逐渐占据了苏莱曼山东麓以及整个印度河下游之地,建起了一个信仰什叶派的苏丹国,而之前他们则是信仰印度教的。
这就是阿拉伯人的影响了,虽然历史上的印度多半以苟延残喘的姿态现身,不是被征服就是在被征服的路上,但他们的佛教、印度教对于整个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依旧将伊教带到了这里,当然了,这样偏远的地方自然是什叶派的天下。
前不久,在扎博勒的波斯王子后裔拿下扎黑丹后还在加兹尼养尊处优的乌古斯大汗阿尔普顿时感觉到了危机。
于是,他一反常态派兵攻击帕瓦尔山口,最终从信德人手里将山口夺了下来。
很显然,他将帕瓦尔山口当成了他的退路。
得知喀布尔被围后他并没有立即北上支援,而是在加德兹与帕瓦尔山口之间驻扎了一万骑,当然了,并非乌古斯正规骑兵,而是一万户乌古斯牧户,很明显,万一情况不对,这一万户就会越过帕瓦尔山口夺占苏莱曼山东坡。
这一节自然没有瞒过律庆。
萧佛奴带着一万骑抵达喀布尔后他便带着两万近卫军南下了,走到喀布尔与加兹尼中间的地方时便出现了一条岔路,那条路就是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