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卡梅隆·安东尼,依然在不知疲倦地进行无球跑动,积极地参与到战术体系中。
但岁月不饶人,安东尼毕竟体能和爆发力,都比不上更年轻的杜兰特。
而杜兰特,正值年轻力壮,体能充沛,在防守端,对安东尼进行了严密的限制。
第三节比赛后半段,安东尼的体能开始出现明显下滑,渐渐显露出疲态,喘息声也变得越来越粗重。
他的脚步,也变得有些缓慢,跑动速度明显下降,在进行无球跑位时,很容易就被杜兰特轻松罩住,难以获得好的接球机会。
进攻端,安东尼的威胁大减,防守端,他的脚步移动也开始跟不上节奏,防守覆盖面积明显缩小。
尼克斯队的进攻重任,再次压到了吕喆的肩上。
吕喆只能继续在外线,用一记又一记精准的三分球,回应着雷霆队的进攻,勉力维持着比分差距,不让分差被进一步拉大。
但体能下降,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第四节比赛。
随着尼克斯队整体体能的下降,防守端的轮转换位速度,也开始明显变慢。
雷霆队抓住机会,开始频繁利用杜兰特和伊巴卡的挡拆配合,攻击尼克斯队防守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由于安东尼和斯塔德迈尔两人的体能都出现问题,防守协防的速度,轮换的速度,都明显下降。
雷霆队的挡拆战术,屡屡奏效,尼克斯队的防守,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杜兰特连续几次利用挡拆配合,轻松摆脱防守,溜进内线,轻松上篮得分。
分差被进一步拉大,尼克斯队再次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眼看分差越来越大,肯尼·阿特金森被迫频繁叫暂停,试图通过暂停,让球员们获得短暂的休息时间,喘口气,恢复体能。
但暂停的效果,微乎其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差依然被雷霆队牢牢掌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当看到比分牌上,尼克斯队75:86,落后雷霆队11分的刺眼数字时,吕喆知道,如果再不想办法,尼克斯队恐怕真的要输掉这场关键的第四战了。
为了避免球队彻底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