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莱眉头微皱,目光专注而坚定。他的大脑此时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各种思路和想法在其中不断交织碰撞。他一边迅速地梳理着整个方案的逻辑框架,使之更为严谨合理,一边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地组织着自己将要表达的话语。
“我们可以把滨江大道划分成五个不同的标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展开施工工作。首先,要将现有的有限资金集中投放到最为关键的路段上去,也就是从一桥到二桥之间的那段滨江联通道路。”
“经过初步估算,这一段道路的里程大概有九公里长。如果按照目前的规划和预算来看,它所需要的费用仅占到整个工程项目总支出的大约五分之一而已,总的花费应该能被控制在三千万元上下。这样一来,既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负担,又能确保重点部位得到及时有效的建设。”
说到这里,陈东莱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江自流的反应。
江自流微微颔首,表示对陈东莱提出的方案予以认同。的确,分段建设这种策略无疑是解决当前资金紧张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而且优先启动那些至关重要的路段也是理所当然之举。
坐在前排的陈东莱接着说道:“采取分段逐个施工的措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好处。除了刚才提到的能够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个阶段都拥有足够充裕的工期。如此一来,就能大大降低因为某些领导一味盲目追求政绩,从而不顾实际情况强行要求加快工程进度、压缩工期等不合理现象出现的概率。”
陈东莱也只能讲到这里了。再往下细说,恐怕就要触及到石梁地委权力结构的深层问题。领导之间的关系,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综合科科长能够置喙的。
江自流是聪明人,很快听懂了陈东莱的想法——核心就是拖时间,通过拉长工期,在滨江大道整体竣工之前,把康乐熬走。这样一来,工程的政绩绝不会落在他的头上。
要知道,像陆茫茫一样,一屁股在地委书记的位置上连坐五年的干部,在江安省内可谓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在换届调整中担任地\/市\/州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