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拱手谢道。再看他头顶双板长冠,料至少是第九级的五大夫,竟连如此高爵者都在排队,实属罕见。
老者继续唠叨:“我也让家中试验制作一遍,结果出来的糕点虽然香味扑鼻,但却坚如磐石。尤其是放冷之后,一口下去差点崩碎我的牙呀!”
周围人们哄笑起来,纷纷讲述自己家中做的那些失败糕点的故事,大家不明白官方饼店究竟掌握了什么秘诀,竟能做出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的糕点。
张良听着一边笑,一边观察前面柜台上,炸好的面饼装入一个个小竹篓待售,标明每篮二斤,售价二十钱。另外还有以绿豆芽作料的素饼,每篓卖十五钱。
柜台后收款的市民接过买家的钱,当着众人面一颗颗投入陶罐,以防范他们私自侵吞收入的情况发生。
感谢读者朋友的支持!
---
接下来章节开始:
\"肉的?还是素的?\"
子淳解下腰间的长剑,放置于左手边的剑架上,端正地坐在帝座之上,静静等待若轩等人完成最后的校验。
实际上,他们已重复核对过无数次,但依旧遵循旧例,进行最终一轮的复查。
此刻,子淳注意到一些柱下史从腰间取出捆扎整齐的数十根细竹棍,对照面前的简牍,排列出不同图案。
这就是古代用于计算的算筹吧?……子淳回想起过往的知识,惊叹秦代数学已达到近似后世初中水平。
不仅有倒序的九九乘法表,还出现了类似鸡兔同笼的应用题以及分数运算。诸如\"合分\"、\"减分\"表示分数加减;\"乘分\"、\"约分\"指分数乘除;更有\"课分\"、\"平分\"涉及分数大小比较和平均值……
难怪秦国每年都能完成细致的统计数据报告……子淳轻点了点头,随意抽取一份草纸,开始草拟新的教育推广方案,并构思着发明算盘,以简化各类运算,哪怕是烧水等基础计算也能便捷处理。
尽管岁月流逝,小学时背诵的珠算口诀大多遗忘,但他仍记得基本用法。
喧闹渐止,子淳将草纸收进木匣,重新端坐恢复仪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