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另一端,苏历正领着越地武士押解数百骆奴,前赴番禺县近郊的一处荒原。
这片万顷大地濒临河流,杂草丛生,鳄鱼潜伏其间。然而那些鳄鱼已被清剿殆尽,皮供官用,制成甲胄或鼍鼓;肉则炙烤分享。
军队肃清区域后,为避免隐患,刘婴又命人在河道周边修建矮墙,完全杜绝鳄鱼侵扰风险。
饮水及灌溉设施方面,则借助木制水车解决了问题。鉴于耕牛不足,这批押来的骆族奴隶大多充当了替代劳力的角色。
不久,苏历将这些奴隶交托给了当地的工督。
此人为二十多岁年轻人,身材偏短但体肤黝黑。其语言能力较强,在十多天内已掌握通过动作结合简易雅言与秦人沟通。
只因其在海边寻获一颗美丽贝壳而得名为\"贝\"。
\"今日耕出多少亩田?\" 骑马上的苏历高问。
贝抬起头,一脸谄媚地道:\"五十亩!\"
苏历瞧着贝伸出四根手指表示数字,不禁叹息,遂叮咛:\"疲累可休,不可像头两日一样把人逼死!一人抵得半斤盐啊!\"
见到贝一面连连应是,仍一脸困惑模样,苏清单慢语重复一遍。\"懂了,公子,每隔四十步行休息片刻。”贝举二指示意,随后呼喊驱使其他成员继续工作。
由于土壤板结严重,需四位工人方能拉动单张曲犁,并有两位分别掌犁——一位来自岭南的秦国人,一位聪明点的骆族奴隶相辅相成,每成功指导一名徒弟,教官将获赏百钱激励报酬。
绕场一匝,发现园区较上次访问相比变化巨大。零散分布的帐篷如今换成连片小居所。房屋建造形式不同于中原常见的砖木构造,采用竹木材搭建而成。主框架以贯穿屋顶的圆柱与坚木质搭设而成;内外壁及顶覆盖就地取材之竹茅编制品;室内分为二层结构, 上楼板离底高三尺左右,底部放置柴禾器具杂物之类;睡觉时不挨地面,既隔绝潮气还防止蛇兽侵害风险。
远处传来召唤声响打破了苏历思索状态。“来呀苏历!” 这是站在观礼台上招手示意刘婴身影。 “不在郡城呆着干嘛来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