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拖着颜丹辰摆出一个平伸双臂的姿势,取下挎包,挂在上面。
接着回头:
“还有谁想来?”
雇佣、工具、人扮做台灯、衣架……
一系列的行为下来,台下的人眼睛越来越亮,听到林麦冬询问,一只只胳膊立刻举了起来。
林麦冬嘴角微不可察地露出一丝微笑。
不枉他这一通故作姿态,这些心高气傲的家伙,如果按部就班,正常的对他们念剧本,绝对不会出现现在的效果。
自命不凡的文人就是这样,都有点贱贱的属性,你剧本太模糊晦涩,他们看不懂会怒喷。
但若太过直白清晰,让他们的大脑和思想没有挑战性,一样会被看低。
甚至哪怕中庸一些也没用,世界上没有完全无争议的东西,想要对着一本剧本鸡蛋里挑骨头,那是真的能挑得出来。
只有这样遮遮掩掩,让他们参与进来,才能最大限度的杜绝后面无止尽的问题和扯皮。
《雇佣人生》,前世林麦冬印象极为深刻的短片。
剧情很简单,或者说,它压根没有剧情,包括林麦冬之前做秀时说没有台词,也是真的。
它只是很单调的,平铺直叙的表现主人公起床、洗漱、上班等一系列日常行为。
不普通的是这个表现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日常,所展示那个充满雇佣关系,以人为工具的社会。
镜子、椅子、桌子、衣架、出租车、红绿灯、电梯……
所有这些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设施,都是由雇佣的人来做的。
即便在20年后,这样的设计都充满新颖感,何况1996年的现在?
在林麦冬指挥下,偌大的教室,很快完成简单的“布景”,没有被选中,围在四周的组员们,兴奋又克制的看着娄蒿扮演的台灯,颜丹辰扮演的衣架,王岩扮演的镜子……
一个平常又诡异的“温馨小家”,逐渐搭建了起来。
这样的场景其实不罕见,在场的人虽然都是幕后,却也去表本班蹭过课——一般是去帅哥美女的——在表本班,无实物表演是常态。
一般搭戏的时候,参与的学生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