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闻不如一见。
    也不用带她去看现在超火的喜人、脱口秀等节目,因为这些都是后来者。
    只需去看看被称作选秀鼻祖的“超级女声”,哪怕只是一分钟视频回顾,就足以“热血沸腾”。
    超级女声,2004年举办首届,在2005年的第二届迎来大爆发,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报名参与歌手人数近15万人,年龄横跨4岁到89岁,来自各行各业。
    怀着对音乐和舞台的热爱,纷纷投身到这场选秀盛宴中。
    节目吸引超4亿人次观看,三强总决赛收视率高达1165,最高收视份额一度高达49。
    也就是说,整个中国有一半左右的人观看了总决赛。
    这些创造电视史上的诸多纪录,至今难以打破。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在茶余饭后热议超女们的表现。
    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选手与粉丝的互动,也就是柴霄之前提到的“流量”形成。
    几近疯狂的粉丝们,纷纷起着专属名字。
    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周笔畅的粉丝叫“笔亲”、张靓颖的粉丝叫“凉粉”。
    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各城市都有自发组织的后援会。
    在bbs、q群上交流,走上街头为偶像拉票,甚至不远万里赶到比赛现场加油助威。
    还有不少歌迷私募款项,代购手机卡为歌手投票。
    热情和疯狂程度,令人惊叹。
    粉丝经济,也在这一年得到定义并迅速崛起,助力偶像们人气爆棚。
    最终,李宇春以353万票夺冠,周笔畅、张靓颖分别以327万票、135万票获得亚、季军。
    更难得的是,选手风格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多元化的文化魅力。
    李宇春和周笔畅的中性风,张靓颖的成熟演唱技巧与符合审美外形。
    纪敏佳和黄雅莉,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脸”。
    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人在舞台绽放光芒的可能。
    这一年,李宇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入选“年度亚洲英雄人物”。
    不仅是对她个人肯定,更是对中国选秀文化的影响力和年轻人文化创造力的映照。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越后,喜提美女师尊囚仙问道:封帝后,我以国运战仙人刚刚下山,发现自己多了个宝贝女儿要换肾火影:慢慢变强的我,最终无敌官道之绝对权力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你以为的禁欲权臣,是我裙下疯狗吻星唇!禁欲大佬夜沦陷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穿成疯批反派,万人迷皇子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