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程砚有顶级厨艺加持,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他只要把手放在油面上几厘米的位置,感受一下温度,就能大概判断出油温。
如果温暖或者有点热那便是中温低温。
如果感觉到烫了,油温就会过热了。
要是家里面,想要明确的看出来,拿一根干爽的筷子放进油里就知道了。
筷子周围有气泡就证明油在升温。
筷子周围有少量的气泡,那就证明是低温。
如果有气泡变多,还有些翻涌的迹象,那就是五六成油温,中温,这个温度最适合煎炸了。
可如果气泡密集,而且油面再次恢复平静,这就意味着,到了七八成油温,这个时候炝锅最合适了。
这些听着简单,但都是有一套经验准则的,否则也不懂。
程砚再次感受了一下油温。
点点头。
低头把电的功率给弄成中低档。
然后把刚刚裹好炸鸡粉的鸡小腿一个个放到容器里。
油面顿时翻滚了起来。
这么大的油量,再加上鸡小腿外面裹着一层炸鸡粉,不会造成油点乱飞的情况。
一连下去十个鸡腿,程砚知道这已经是极限了,再下多了,炸的时间会更久,也没有什么效率而言。
十分钟后,程砚看了看鸡小腿的成色,旋即空油捞出。
另一边的油早已经到了七八成热,程砚直接把这边炸熟透的鸡腿放进去。
这一步很快。
一分钟不到。
第一批鸡腿出锅。
程砚放到车子的不锈钢大方盘上。
笑着说:“再稍微等等吧,现在太烫了,你们拿着也烫手。”
说着,他再次把新一批的鸡小腿给放到了油温低的容器里。
多弄一点,否则等过会儿人多了,还真忙不过来。
前面的顾客看着方盘上的鸡小腿,咽了口唾沫。
只见上面不像美式和韩式炸鸡有那种大面的脆皮,这鸡小腿呈现出一种淡黄的颜色,外面的皮看着就很酥脆。
没有那么多的“鳞”,有一个鸡小腿甚至露出了一点点里面的嫩肉,看着就好吃。
香味从前面飘到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