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王的严峻考验,也是对自己的莫大挑战。回顾历朝历代,禅位之后能有好下场的帝王寥寥无几。故而,皇帝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建王接班的诸多事宜,更要精心谋划自己退居幕后之后,如何不被架空,得以保全自身。毕竟,他的父亲徽宗皇帝赵佶,便是前车之鉴。
    见建王已能熟练地处理政务,皇帝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欣慰。他并未打扰专注政务的建王,而是唤来杨沂中,让他陪同自己前往御花园散步。
    皇帝一边漫步,一边思索着眼前的局势。虽说当下金人暂时偃旗息鼓,与大宋达成和议,但故土沦陷,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北伐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这些大臣也好,百姓也罢,看待问题的视角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像张浚等一众武将,自然渴望马革裹尸,征战疆场,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能;而那些文官,自幼饱读诗书,却不通政务,一心只想着收复中原,还都旧都,却全然不知朝堂每年在军费上的巨大开支,更不了解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皇帝思忖再三,却又忧虑起建王,不禁长叹一声,开口问道:“正甫,依你之见,建王如今可独当一面了吗?”
    杨沂中闻言,心中一惊。他虽为皇帝亲信,但毕竟是外臣,皇室传承之事,向来不是他这样的臣子可以随意议论的。杨沂中心中一慌,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皇帝似乎看出了杨沂中的顾虑,直言道:“朕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见皇帝如此坦诚,杨沂中不好再推辞,斟酌着说道:“陛下,殿下才思敏捷,气宇不凡,且忠孝两全,稍加磨练,必能成大器。”
    皇帝听后,面露不悦之色,说道:“朕不想听阿谀奉承之言。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亡其家。你身为国公,自当为国家着想。他日建王临朝,也需要诤臣辅佐,岂可一味迎合主上?”
    杨沂中赶忙作揖请罪:“臣知罪。臣以为,殿下承蒙陛下多年教诲,人品操守皆属上乘。但无论是臣,还是其他诸位大臣,都已年事渐高,而殿下正值年少。眼下虽有老臣辅佐,可保天下太平,可他日老臣们一旦离去,殿下恐会孤掌难鸣。若陛下已决心传位于殿下,就应当早日册封太子,命其领太子东宫署理朝政。一来确立太子之位,可稳固国本,以安天下民心;二来也能让殿下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免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刚刚下山,发现自己多了个宝贝女儿要换肾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我有一卷度人经幻界逆途之王者归来望断天涯路1无限诸天:从获得史蒂夫面板开始梨花镇小饭馆克系执法官三子非亲生,重生后报复一下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