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日难得清闲,本想去城外的工坊看看新打造的兵器进度,却被街上异常热闹的景象吸引了注意。
街道两侧的茶楼酒肆里,挤满了身着儒衫的读书人。他们或高谈阔论,或伏案疾书,更有甚者直接在街边摆开棋盘,引来一群人围观。
叶明勒住马缰,微微皱眉——他记得前几日这条街还没这么多书生。
“天宝。”叶明侧头唤了一声跟在身后的贴身小厮,“最近京城怎么多了这么多读书人?”
李天宝小跑两步上前,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少爷您忘了?再过一个月就是秋闱了,各地举子都赶着进京备考呢。”
“秋闱?”叶明一怔,随即恍然。
他穿越过来后,一直忙着盐引、军备这些事,倒把科举这茬给忘了。大夏朝的科举三年一次,分秋闱和春闱,秋闱在八月,春闱则在次年二月。如今已是七月初,难怪京城突然多了这么多读书人。
叶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扫过街边那些或意气风发、或愁眉苦脸的举子,忽然问道:“这些人里,可有特别出名的?”
李天宝眼珠一转,压低声音道:“少爷,您还别说,今年还真来了几个风云人物。”
他指了指不远处一座挂着“文渊阁”匾额的三层茶楼,“听说江南才子柳青河这几日都在那儿讲学,每日座无虚席,连国子监的博士都去听呢。”
“柳青河?”叶明挑眉,“什么来头?”
“江南解元,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号称‘诗剑双绝’。据说他写的策论连皇上都夸过。”李天宝一脸向往,“而且人长得俊,京里不少小姐都偷偷跑去看他。”
叶明嗤笑一声:“读书人还能靠脸吃饭?”
“三爷,您可别小瞧他。”李天宝神秘兮兮地说,“听说他剑术也了得,去年在金陵,一人一剑挑了七个地痞,救了个卖唱的小姑娘,这事儿都传成话本了。”
叶明闻言来了兴趣。他翻身下马,将缰绳丢给李天宝:“走,去会会这位‘诗剑双绝’。”
文渊阁内,人声鼎沸。
叶明刚踏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