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就是伴随着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一开始人类掰手指头进行运算,接下来便开发利用各种工具以及口诀,尽可能简化计算,增强算力,比如采用算筹或者珠子、有刻度的骨头和木板等。也发明了诸如小九九这样的口诀。当年祖冲之算圆周率的时候,用的就是算筹。
古罗马人在公元前后发明了算盘,把珠子摆在上下隔离的两列凹槽里,上下滑动计数,进行计算。这种原始的算盘原理上和现在的中国算盘已经相当一致了。算盘这种器具以更加便捷的方法提升算力。
大概在宋代时,中国出现了将算珠穿在木棍上的框体算盘,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这种算盘的形象出现。当然,极端高度重视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绝对会坚持认为算盘是中国人独立发明的,绝对没有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
后来经过计算高手们的不断研究总结,明代时《算法统宗》系统记录了当时流行的珠算口诀,使算盘的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算盘高手利用算盘,在加减法方面的速度可以和使用计算器相媲美。当然,乘除法就肯定是不行了。
直到现在,据说财经、金融等方面的考试,还要考算盘。
到了近代,西方开始进一步研究计算工具,试图提升算力。先是发明了可以简化计算的对数,化乘除为加减,做了对数表,又根据这个开发出计算尺。当年美国开发原子弹的时候,大量的计算工作,还是使用计算尺来完成的。不过,这些算力的提升仍然只是辅助性质,所有运算仍然需要人来完成,只是降低了复杂程度而已。
1642年,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手摇的计算机,能自动计算加减法。30年后,着名的莱布尼茨进一步发明了可以做乘除法的机器。到了1944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ibm才真正开发出来第一台数字化的可以称之为电子计算机的机器。
计算机已被发明出来,人类的计算能力便开始突飞猛进,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计算机开始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开始飞升,集成电路密度几年便翻一倍。20世纪末期,日本、美国都在电子游戏上大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