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有何事?\"柜台后的年轻吏员抬起头,态度出乎意料地平和。
赵老六咽了口唾沫:\"小民小民有地界纠纷\"
\"请取这张状纸,将事情原委写明,三日后再来。\"吏员递出一张印制精美的表格,\"若有识字困难,门口有专门代书的先生,收费不得超过五文钱——这是朝廷定的价。\"
赵老六捏着状纸走出衙门,恍如梦中。五文钱!还不够买半升糙米!他想起十年前为了一纸诉状,不得不卖掉家里唯一一只下蛋母鸡的往事,眼眶突然发热。
新政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秋税收缴时,赵老六带着粮食来到县\"财政司\",只见院内排着整齐的队伍,十几个官员同时办理。每个官员头顶上方的位置都挂着明码标价的税率表,旁边还有专人解答疑问。
\"老丈,您家今年应纳税粮两石八斗。\"吏员拨弄着算盘,很快给出数字,\"按新政可减一成,实缴两石五斗二升。\"
赵老六缴完税,肩上轻了许多——不只是因为今年少交了一成粮,更是心头卸下了一块大石头。往年缴税好比闯鬼门关,如今竟这般利落明白。他紧了紧腰间新买的麻绳,决定在县城里转转,看看这新政下的世道究竟变了多少。
街市上到处贴着崭新的告示,黑字红印,在阳光下分外醒目。赵老六虽不识字,却也驻足观望。一个背着书箱的年轻书生正大声诵读:\"自即日起,废除地方苛捐杂税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