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他心惊的是,赢无忧的手段——她不仅掌控着新晋官员的考核,如今更是以镜子为饵,拉拢朝臣家眷。今日送的是镜子,明日送的又是什么?
她在织一张网,而王绾,正站在网中央。
翌日朝会,王绾一反常态,主动出列奏事。
“大王,臣有本奏。”他声音沉稳,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站在一旁的赢无忧。
秦王嬴政抬了抬手:“讲。”
“科举取士虽利国利民,然新官初任,经验不足,臣以为,当由朝中老臣分派至各地督导,以免新政施行有误。”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静。
赢无忧眸光微闪,心中冷笑——王绾这是要以“督导”之名,行“监视”之实,甚至借机在新晋官员中安插亲信!
她尚未开口,蒙恬已率先反驳:“丞相此言差矣!新官考核制度已运行半年,成效显着,何须额外督导?莫非丞相信不过大王的选才之明?”
王绾面色不变,淡淡道:“蒙大人言重了,老臣只是忧心国事。”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说道:“丞相大人,这是抛开事实不谈了?这些新官员他们年轻、锐利,没有世家子弟的骄矜,却有着寒窗苦读磨砺出的实干之才。而嘉阳公主制定的官员考核制度,更使得政绩优劣一目了然,再难靠人情蒙混过关。这些丞相大人是没看见吗?”
不等王绾再次开口,另一位官员说道:“听说凉州郡阴密县的新任县令,仅用三月便理清了积压五年的赋税账目?”
“何止!北地郡的那个乐蟠县县令,竟带着衙役亲自下田,推广新式农具,今年秋税收得比往年还多两成!”另一个官员插嘴道。
朝堂之上,以王绾为首的旧族大臣们面色愈发难看。
这些新官,不拜码头,不结党羽,只认政绩——而政绩的评判标准,牢牢握在赢无忧手中。
嬴政目光深沉,并未立即表态,而是看向赢无忧:“嘉阳,你以为如何?”
赢无忧微微一笑,从容出列。
“父王,儿臣以为,丞相所虑不无道理。”
王绾眉头一皱,显然没料到她竟会附和自己。
然而,赢无忧下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