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朝堂上儒家提出的建议和做出的决定,赵凌必然需要慎重考量。
儒家虽不掌握兵权,可一旦其计划实施,便会掌控底层的舆论导向,甚至控制百姓。如此一来,郡县乡里的官员又该如何应对呢?
正如淳于越等人突然觉得扶苏不似之前那般亲近,扶苏此刻也对儒家有了新的看法。
尤其是在被贬到上郡冷静了一段时间后,又经历了嬴政驾崩,以及近两日儒家门生对他的态度转变,这让扶苏开始对儒家的理念产生了质疑,进而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为何父皇生前要大力打压儒家呢?
以扶苏的聪慧,只要不再对儒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索,其中的缘由便不难理解。
嬴政一心想要以法治国,削弱儒家的影响力,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而赵凌之前在常奉府宣称要以儒学为尊,还打算让儒家门生在乡里郡里建立功德碑以名留青史,这显然与嬴政之前推行的政令背道而驰。
真要是按照赵凌所说的去做,不出十年,儒家在大秦的影响力恐怕将足以动摇大秦的根基。
“诸位爱卿对此可有异议?”赵凌面色沉着,可内心却暗自欣喜,他其实就盼着有人站出来反对。
一旦有人提出反对,他就正好顺势允许不止儒家一家去做这件事。
大秦的勋贵众多,有钱又有学识的世家大族更是不少,他们怎会眼睁睁看着儒家一家独大呢?
大家相互竞争,形成“内卷”之势,这才是赵凌真正期望看到的局面。
正所谓求上得中,如今在扶苏提出异议之后,这样的局面儒家依旧能够接受,说不定在他们心中还对赵凌感恩戴德呢。
儒家的孔鲋和淳于越等博士率先表态:“臣等并无异议。”
在他们看来,赵凌既然已经表明要使儒家为尊,如今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肯定是迫不得已。这个时候他们若是反对,那这个难得的机会可就彻底没了。
与嬴政在位时以法家为尊,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相比,如今的局面对于儒家来说,已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