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不提早,效果嘛都一样嘚。”
他眯起眼,语气稳得像水泥未干时最后一铲,“张妍,你去接待,全程盯住。我随后跟上。记住,只带他去看四号塔基——别的地方,一个都不许进。”
张妍点头,深吸口气,快步走向彼得,脸上已经挂起那张精致的“外交标准笑容”。
麦麦提转身钻进指挥部,推门而入就吩咐:“质量监测日志拿出来——全套的,包括塔基钢筋验收、混凝土回弹数据、振捣记录,每一项都补上注释,技术术语越密越好。”
“要让他看到什么?”有人迟疑问。
“让他看不完。”麦麦提头也不抬,“他越陷进细节里,就越来不及琢磨我们到底干了几座塔基!”
彼得果然是个讲规矩但不易打发的角色。
他在四号塔基边站了整整二十分钟,时而蹲下身检查混凝土表面,时而翻看厚厚一摞数据报告,对照标准、逐条提问、仔细记录。
张妍则像变戏法似的,精准地递上各类图纸资料。
她英语不算流利,语速慢却用词极准,几次彼得试图转话题、切进项目进度或塔基分布图的方向,统统被她用“结构层设计规范”的术语给绕了回来。
仿佛整个风场只剩一座塔基,其他都还只是图纸上的幻影。
彼得在混凝土边绕了一圈,终于停下脚步。
他眉头紧锁,语气锋利如刀:“你们怎么回事?这样的塔筒吊装方案在丹麦和其他国家从未有过,严重不符我们安全标准!”
他伸手指着塔筒吊装的“模拟现场”,几乎是质问:“这种高空对接?你们的起重半径根本无法稳定控制整体重心!必须在地面将三节塔筒拼装完成,再整体吊装上去——这是基本常识。”
张妍正想开口缓和,麦麦提却抢先一步。
他走上前,站在彼得面前,从容地点了一根烟,嘴角微翘,声音低却不卑不亢:“你们没干过的事儿,就等于不能干?”
他顿了顿,转过头来,眼神坚定,“这个风场,是搭给中国人看的,不是给你们丹麦人吓的。”
他冷冷地盯着麦麦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