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见先主态度坚决,知道再劝无用,只好灰溜溜地返回江南。
且说吴国这边,张昭忧心忡忡地向孙权进言:“主公,诸葛瑾定是见蜀国修真大军势大,欲借求和之名背叛吴国,投奔蜀国。他这一去,恐不复返。”
孙权摆手笑道:“你休要胡猜,我与子瑜有生死之交,誓不相负。他不会背叛我,我也不会辜负他。昔日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我想让子瑜留他。子瑜曾说:‘我弟既已跟从玄德,从道义上便不能有二心。他不会留下,正如我不会去蜀国一样。’此言感天动地,他今日岂会投降蜀国?我与子瑜神交已久,岂是流言蜚语所能离间的?”
正说着,有人来报:“主公,诸葛瑾回来了!”孙权得意地看了张昭一眼,说:“你看,我说对了吧!”张昭顿时羞愧难当,退了下去。
诸葛瑾入内,将先主不肯通和之意禀告孙权。孙权一听,大惊失色:“若如此,江南危矣!”
这时,中大夫赵咨挺身而出,大声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可解此危!”孙权忙问:“德度有何良策?”
赵咨自信满满地说:“主公可写一封降表,我愿为使者,去见魏主曹丕,陈说利害关系,让他派兵偷袭汉中。如此,蜀国修真大军自顾不暇,我们的危机便可解除。”
孙权听后,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此计甚妙!不过德度此行,切莫丢了东吴的颜面。”
赵咨拍着胸脯保证:“主公放心,若我有一丝闪失,便跳江自尽,岂有脸面回来见江东父老!”
孙权大喜,即刻写了降表,任命赵咨为使者。赵咨日夜兼程,很快抵达许都。他先拜访了太尉贾诩等官员。
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道:“陛下,东吴派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闻言,嘴角微扬,笑道:“哼,定是想让朕帮忙退蜀国之兵。”说完,便下令召见赵咨。
赵咨入殿,跪在丹墀之下。曹丕看完表后,问道:“你们吴主是怎样的人?”
赵咨满脸自豪地说:“我主聪明、仁智、雄略兼备,乃英明君主!”
曹丕笑道:“你这夸赞,未免太过了吧?”
赵咨一本正经地回答:“臣所言非虚!我主提拔鲁肃于寒微之中,此非聪明乎?于军中发掘并重用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