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二、范氏金银针灸:针尖上的医道乾坤
    技艺溯源与学派传承
    范氏金银针灸源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范德厚为滦州名医,其父曾为清宫太医院医士。范氏针灸以“金针通络、银针散瘀”为特色,融合《黄帝内经》经络理论与滦州民间草药经验,形成“辨经选穴、子午流注、金火淬针”三大绝技。第二代传人范明远将技艺传于弟子王文轩,后者于1953年成立滦县联合诊所,使范氏针灸走向大众。2019年,范氏金银针灸被列入滦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医理精髓与临床特色
    范氏针灸以“金针泻实、银针补虚”为原则,金针含铜量高、导热快,用于治疗实证(如风湿痹痛);银针含银量高、质地柔,用于治疗虚证(如气血不足)。其独创“子午流注时辰针法”,根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在特定时辰针刺特定穴位,如寅时(3-5点)针刺肺经太渊穴治疗咳喘,疗效倍增。范氏还善用“火针”,将银针烧红后快速刺入穴位,治疗寒湿痹症,患者常感“针入痛消”。2023年,滦州市中医院成立范氏针灸传承工作室,整理出《范氏针灸医案集》,收录治疗中风偏瘫、面瘫等案例200余例,有效率达92。
    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
    范氏金银针灸不仅是医术,更是文化符号。其传承人范洪涛将针法与书法结合,创制“针书”艺术,以银针在宣纸上刺出《黄帝内经》经文,被中国针灸博物馆收藏。在滦州古城非遗展馆,游客可体验“范氏针灸vr教学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习“飞经走气”手法。范氏还与高校合作,开展“针灸镇痛机制”研究,发现金针刺激可促进内啡肽分泌,为传统医术提供科学依据。如今,范氏针灸在滦州及周边地区拥有门诊12家,年接诊患者超10万人次,成为冀东地区中医文化名片。
    三、非遗共生的滦州经验
    孤竹国手工酿造与范氏金银针灸在滦州市形成独特的文化共生系统。前者以酒载道,通过酿酒技艺传承商周礼乐文明;后者以针通神,通过针灸医术弘扬中医济世精神。二者共同构建起“物质-精神-生命”的文化生态链。
    在传承与发展中,滦州市采取“活态传承、跨界融合、科技赋能”的模式。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建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张小曼洛尘从天龙开始的长生者无敌仙医在都市医权在握逍遥仙医在花都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大明最强皇孙,爷爷你该退位了禁欲小叔的私养玫瑰又野又撩巅峰谋道刑侦九十九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