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二十四年七月初,吏部的调令来到扬州,在地方历职差不多三年的公孙白果然又回了通政司任职,职位虽然还是副使,但基本上已经明确由他来接任下任通政使了。
另人意外的事,这次朝廷直接派了大理寺少卿郑成坤来接任扬州知府兼任苏北行省右参政。
谢子欣再一次落选扬州知府一职。
大顺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七十三岁的保和殿大学士内阁副相赵进,正式以年老体衰,不堪大任为由向大顺帝上书提出还告老还乡。
由于此事各方面已经提前沟通过了,所以很快在半个月内就完成了三辞三劝的礼节和流程。
到了七月底,赵进就正式告老退休回家。
太子的第一心腹,启蒙恩师,原礼部尚书代如海晋升为内阁副相。
同时,代如海的礼部尚书,阁老之位由工部尚书谷少海升任。
大顺二十四年八月初二,内阁的另一位副相刘胜武也正式提出告老还乡,一开始大顺帝不许。
八月初五,刘胜武上书再辞,大顺帝亲书慰留。
八月初八,刘胜武上书感谢大顺帝的慰留,但还是坚持要告退,至此,三辞的流程只差最后一步了。
按着大夏朝的政治惯例,本次上书,大顺帝肯定要同意了。
但同意之前,大顺帝要召集重臣商讨一下刘胜武离职之后的人事安排,才好同意刘胜武的辞呈。
次日,大顺帝和太子在太和殿召见在京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的小朝会。
商讨刘胜武的去职后的安排,还有谷少海升职后留下的工部尚书一职由谁接任。
小朝会的规模介于御前会议和大朝会之间,近些年来,大顺帝喜欢在小朝会上来决定人事问题。
首先讨论的是内阁的副相一职,大顺帝说:“朕已经亲自向刘先生确认过了,刘先生已经年过七十,没有精力再担如此重任。
朕也不好勉强刘先生,过几天就会批准刘先生的辞呈。
关于内阁副相的继任人选,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有官员道:“督察院吕师贤吕相公公忠体国,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