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感啊,就像家乡那条悠悠流淌的小河,默默地滋润着他的内心,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怀揣着对家的眷恋和敬畏。
时间回到九十年代初,那可是个充满变化和希望的年代。在这个大家庭里,八个孩子中的六个都已成家立业,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各自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就连最小的弟弟张亮,也顺顺利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满怀着憧憬和热情踏上了工作岗位。
家里就剩下年迈的父母和那位聋哑的大姐,他们仨相互扶持、彼此作伴,一起过着平淡又温馨的小日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辛苦,张忠夫妇终于迎来了一些轻松的时光。生活的担子跟以前相比,已经没那么沉重了。
不过,就算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这对快七十岁的老人还是保持着那份勤劳和坚韧。他们坚持承包了五亩责任田,每天天一亮,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野上的时候,父亲就扛起锄头,走向那条通向田间的小路。母亲也不落后,提着水壶和干粮,准备给父亲送上一份贴心的关怀。
每次想到父母在田地里风吹日晒、汗流浃背的辛苦模样,张聪的心里就充满了心疼和不舍。他心里很清楚,父母用一辈子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家庭的安定和和睦,这份恩情比天还高、比海还深。
所以,他暗暗发誓,绝对不能让辛苦一辈子的父母再为钱的事儿发愁了。
于是,每逢播种时节来临之际,张聪总会想方设法将购置种子所需的钱款送到父母手中。有时,他会亲自驱车回到家乡,将一沓沓崭新的钞票交到父亲颤抖的手中;有时,他也会托付可靠之人捎带回去,确保父母能够及时购买到优质的种子。
而当庄稼生长进入需要施肥喷药的关键阶段时,无需父母开口提及,张聪亦会未雨绸缪地提前准备好相应资金,并及时送达二位老人处。他深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于父母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与支持。
不仅如此,考虑到父母年事渐高即将步入古稀之年,张聪更是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采购用于制作棺木的木材重任。
他深知,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一份责任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