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新时代的战争,打的是数据对比,打的是国家体量。
那这个时代的战争,打的就是刀与铁之间的碰撞,打的就是战场上,将士们的能力与勇气。
大汉的体量再大,却不能在夏军的主场内,形成碾压。
将领们不明白主场的优势,但王芬这个文官,却看得清楚。
战争前后僵持两月之久,打到现在这个份上,从开战之初的斗志昂扬,信心满满,再到现在的兵锋受挫,志气消磨…
如果两军徒耗下去,汉军必败无疑,这一点甚至朝廷里的那些公卿能臣,都能看明白。
大汉十一州,真正能调动的力量只有青州、司州、兖州、徐州乃至凉州。
而其他诸如巴州、益州、豫州、荆州、扬州、胶州之地,却力不从心。
如果从胶州调集粮草物资,等到抵达洛阳时,说消耗殆尽可能有点夸张了。
夸张的原因是,太高估这个时代的运输水平,从胶州运粮,朝廷不但一根毛都拿不到,甚至还要倒贴百倍支出。
因为这个时代的道路环境,以及运输条件,远远达不到体量即力量的程度。
这里没有轨道车,没有万吨巨舰,没有京杭大运河,马车乃至牛车或者人挑,载重是有限度的。
百石粮食运到洛阳人吃马嚼,途中耗光的同时,还要在出十倍乃至百倍的钱粮用来补给消耗。
大汉体量大,却不能发挥全部实力,这其中环境、制度、能力、执行等多个方面在制约着大汉的发挥
汉帝为何在天下初平之时,便不顾百官阻挠,执意要出兵北伐,还不是想借着各地大军汇聚洛阳,等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劳永逸的解决李屠夫。
若不然等到各地大军回程,各回各家驻地,再想聚集到一起就更难了。
大汉看似强大,但四百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天下制度僵化,臃而不实肿而不强。
再加上自身各种顽疾滋生,现在就是一泥足巨人,虚有其表。
若不能一鼓作气,趁着鲜卑南下的绝佳机会,将雄踞北方的李屠夫灭掉,恐怕以后就在难有机会了。
王芬虽然没怎么打过仗,但对局势分析,却有自己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