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亲原本还想着买一间小宅子居住,却发现这里的物价极高。
别说是买宅子了,哪怕只是租房,我们身上的银子也只够租下一间破落的小院子。
这间小院子位于外城城东,离京城的东四大街,要走上一个半时辰。
可即便如此,母亲依旧很是高兴。
因为她打听了一圈,咱们这条小巷名叫“文曲巷”,左邻右舍都是寒门学子。
这也算是住对了地方。
如此这般,我们母子俩便在“文曲巷”安顿了下来。
我每日温书抄书,母亲依旧做绣品贴补家用。
数月后的一天,我结识了进京以来的第一个朋友。
其实也算是我活到十八岁,唯一的一个朋友。
这个人便是国子监祭酒的长子,孟行。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孟行的身份。
那日我照常去书肆送抄写好的书本,正好遇上来挑选笔墨的孟行。
他好奇的翻看了一眼我所抄写的书本,眼中很是赞赏。
我知道,我的字写的极好。
这还得多亏了多年来抄书的功劳。
孟行是个很纯粹的读书人,他对我很欣赏,甚至有了结交之意。
我并没有太多交朋友的经验,但却对孟行的第一印象很好。
后来孟行经常来找我谈诗论道。
我们的出身虽然差别很大,脾性也浑然不同,但是对于很多事情的见解却意外的一致。
孟行是个正直坦诚之人,我渐渐将他当成了知己。
有一天,孟行兴奋的拿着一张鎏金帖子来家中找我。
他说这是昭华公主诗会的帖子,让我务必要去参加。
我来京城已有数月,对于公主府的诗会也有所耳闻。
听说,这是一个扬名的好机会。
我不想扬名,但是我好奇其他被邀请的读书人到底是什么水平?
明年春闱,我考上进士的机会大不大?
我和孟行一起去参加的诗会。
然而,我很失望。
原本我以为能够被昭华公主邀请的读书人,应该差不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