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边写,边问起库房还有多少流动资金。
听到陈明报出的数据时,他惊讶不已。
“我才几万啊?”
原来自己一直以为充裕的资金突然变成了一个小数目。
陈明平静的表情则像是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
回想那些支出:支持军队研发,扩建图书馆,增设秘密调查局等等,再豪华的府邸也不堪重负。
王皓只好干咳一声说道,“我一向节省……”
,随即吩咐:“明天让刘毅送二十万铜钱来,咱们留下一万流通备用。”
写完奏疏,他端起酒碗,思索片刻道,“医道绝非小事,光靠苏锦一人远不足以支撑起未来的医学发展。”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教师,而是一所专业的学院。”
他苦笑道,“原本我以为能承担这笔费用,但现在看来还得麻烦刘毅自掏腰包……”
“柳公,为何要费尽心思建这所医学院?”
陈平忍不住问道。
“医道只是小道,跟柳公治理国家的策略好像没什么太大关系。”
另一位官员在一旁附和。
陈平微微皱眉。
要是财力雄厚时也罢,毕竟造福百姓确实是好事。
但是当前北方战事迫在眉睫,自家柳公却不想加强军事准备,反而大手笔投入到医道上?
“也许没直接关联,但它对老百姓有利,不是吗?”
柳白淡淡反问道。
这一句话让陈平无言以对,但心中依然疑惑。
的确,谁都知道这对百姓有利,可是自夏商周以来,直至当今的大秦,从没有人真正去做这件事。
究其原因,还是那些掌权者根本不重视普通人的生命,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在所谓的“国策”
上了。
万一战争中死掉几万人,他们会心疼吗?不心疼啊,他们在乎的是这几万人缴纳的赋税,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由此引发的 ;而对于病灾带来的伤亡,则根本无人问津,哪怕只是一两个人的死亡也不过是县衙之中的官僚们视而不见的小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