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逾古稀,人老成精,这些年看着贾府的种种,心中早有忧虑。
贾府表面上依旧风光无限,可内里的一些弊病,如子弟们的骄纵、学业的荒废,她又怎会不知。
她虽有心改变,无奈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许多想法也只能有心无力。
此刻,听闻贾元春赐下众多先生,她深知这是贾府难得的转机。
若能借此机会,让贾府的子弟们走上正轨,学好诗书礼仪,贾府定能成为新的世家大族,不至于轻易败落。
想到这里,贾母满是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宽慰的笑容。
再看贾府其他人,尽管心中想法各异,但在这时,面上都不得不摆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样子。
贾琏平日里喜好交际玩乐,对读书本就没什么兴趣,此时听闻自己也被要求去学堂,心中虽有几分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太后旨意,只能乖乖地被按去学堂,听先生们的教诲。
教书先生们按照严格的教学计划,为贾府的子弟们授课。
从清晨的诵读,到午后的课业讲解,再到晚间的温习,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的氛围下,贾府愈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贾政看到家中子弟们一改往日的懒散,开始勤奋向学,心中满是欣慰。
贾母更是每日看着子孙们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王夫人虽不太明白贾元春此举背后的深意,但那毕竟是自己的亲闺女,自然是全力支持。
当宫中的嬷嬷细细向她传达贾元春的交代时,她更是连连点头,无有不应。
她知道女儿不会害自己,肯定会为自己这个母亲着想的。
想到这里,她对贾元春的安排更加上心,甚至将自己疼爱的如同眼珠子一般的唯一的孙子贾兰,也毫不犹豫地送去了学堂。
贾兰年纪虽小,但自幼聪慧懂事。
进入学堂后,每日都刻苦攻读。他的认真努力,不仅得到了教书先生们的夸赞,也成为了贾府其他子弟学习的榜样。
在这一系列的改变下,荣国府仿佛迎来了一场新生。
曾经那些关于贾府的闲言碎语,也渐渐消散。
整个贾府正朝着一个更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