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些都不是缺点,恰恰相反,这两个特点才是造就了李恪独特人格的优点。
这两个特点,一般不可能同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
因为记仇的人睚眦必报,他就不可能心善。
心善的人都很大度,他就不可能睚眦必报。
是李恪两世为人,加上两世截然相反的经历,这才能让李恪同时拥有这两种极端的特点。
一般人,其实就处在这两种极端特点的中间,这种人叫做,犹豫。
他们善,又善不了多久。恶,又恶不到什么程度。
李世民就是利用李恪这两个同时存在极端的特点,只要把李恪往藏有少女的寺庙里引,接下来就不需要李世民做任何多余的手脚。
李恪这两种独特的特点,铁定能把整个寺庙给掀个底朝天。
李恪在善良的驱使之下,铁定会为了给这些少女报仇,追查出背后的幕后真凶。
且李恪两种极端的性格特点,一定会用最狠的方式,让对方害怕。
李恪离开寺庙后,前往陕州,那就更顺了。
李世民不当小说主角都可惜了,因为凡事真的就往他想的发展。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他在秦函谷关是安排了棋子,假扮成民间的百姓,趁着蜀王下榻驿站的时候,去驿站举报秦函谷关的守将一家。
但是秦函谷关的这个守将,自己作死,精准无误的,踩到了李恪两种极端特点之上。
他一边折腾百姓为李恪迎接,一边又在李恪询问是谁安排的时候,故意打了李恪的脸。
李恪大王能饶了他的话,那就不是李恪大王了。
自此,棋子就位,矛盾提前触发!
甚至比李世民安排的还合理!甚至比李世民安排的时间还提前了!
后面一切都顺理成章,上官仪全家都是李世民安排的棋子,就算没有上官仪的那封信,上官老夫人也会去驿站。
以自己六十大寿为理由,请蜀王大驾光临,不仅让李恪成功的在陕州留下来,还会找机会说出秦关守将一家干的腌臜事。
李恪去上官家送信,只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