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李平安满意地看了在场的众人一眼。
不光会打仗,还有不错的战略前瞻性,自己的这群手下越来越像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明公,咱们现在该怎么办?”王豆子问道。
“不急,我已经派人去请贺循、公孙县令他们去了,等人员齐全了再说。”李平安摆摆手说道,“李鹏,去给我弄点吃的来。”
赶了一天的路,早就饿了。
李鹏去了食堂,给李平安端来一碗大米粥,以及七八个馒头,还有一大碗咸菜。
“三叔,很晚了,食堂也没有吃食,我给您弄了些简单的。”李鹏道。
“无碍,有啥吃啥。”李平安拿起馒头就开始啃。
吃到了一半,公孙县令、贺循、乃至在此地临时驻扎修养的司马淮陆陆续续的到了。
等人员到齐,李平安一边儿吃着咸菜,一边儿对王豆子点头,“豆子,你把情况跟大家说一说。”
“遵命!”王豆子立刻把情况说了说。
“大都督,你们是不是有些过于紧张了。”公孙县令是公门中人,对于李平安的事情知道的多一些,所以称呼上也有所改变,“据我说知,吐蕃跟咱们大康摩擦了多少年了,都是小规模的战事,连剑南道都波及不了多少,更何况岭南南道了。”
其实不光是公孙县令,便是司马淮都觉得李平安有点小题大做了。
只有贺循,面露思索之色。
因为贺循是世家子,视角更加宽阔,加上寇相做客的这段时间,他经常代替李平安陪伴左右,也听寇相分析过天下局势。
“公孙县令,这一次不一样。”李平安解释道,“之前,吐蕃人也在内斗,入侵我大康的,都是些小规模的队伍,他们根本不敢深入。”
“但是根据我们的情报,如今的吐蕃人,已经停止内斗了。”
“他们一直妄图给大康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而且这一次,寇相是动南诏,那是吐蕃人影响力更多的区域,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我甚至担心,他们会挑起全面战争。”
“如今的大康,正在面对群狼噬虎的场面,北边儿有草原部落,南边儿有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