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想长住,可责任在身啊,”寇相微微摇头,“时不我待,我必须要走了。”
“你小子也是,耍脾气也没有用,抓紧回前线,那边儿需要你。”
刚才还非常高兴的尉迟常,眼神瞬间暗淡下来。
李平安也沉默了。
在大康,身为忠臣是非常不幸运的。
因为官场奉行的法则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不做则不错。
像是寇相这种人,往往要承担更多的风浪,最后即便是赢了,也未必有好下场。
往年,不少功成名就的大臣,被圈进家中,一个小吏登门,都能随便欺辱。
寇相的情况,虽然相对好一些,但是这些年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李平安对此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叹息一声道,“何时出发?”
“就明日吧。”寇相转身看向李平安,“平安,明日我就要走了,咱们爷俩今日能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吗?”
最近这段时间,李平安一直没有闲着。
除了各种搞研究,还总是找听风,了解各地的旱情。
同时还不断接见商旅,跟他们打听各地的情况。
得知中原那边儿也是干旱的厉害,李平安立刻通过各种渠道,收购粮食。
尤其是南洋诸国,成为李平安重点搜刮对象。
这一切,寇相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李平安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心实意地担心灾荒。
其实寇相也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想找李平安谈一谈。
可李平安一直不愿意跟自己深度交谈。
明日自己就要走了,所以寇相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找他聊一聊。
李平安也察觉到了寇相的坚持,问道,“您想谈哪方面?”
“还能谈哪方面?”寇相感慨的看着远方的落日,“平安,你觉得咱们朝廷,还有救吗?”
李平安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这个问题,有些过于严肃且敏感了。
就连老百姓都知道没事别谈国事,他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人,又如何不知道。
而且寇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