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能得到大秦的赏识和邀请,那是无上的荣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之不得的。
李青莲居然毫不领情,说走就走,简直是狂妄至极,目中无人。
“哼,这李青莲以为自己是谁?大秦给他机会,他居然不珍惜,真是不知好歹!”
一位满脸胡须的老秦人愤愤不平地说道,那胡须随着他激动的情绪而抖动,仿佛在宣泄着他内心的不满。
“就是,如此恃才傲物,就算留下也难堪大用。”
旁边的人附和着,眼神中充满了不屑,那目光犹如利箭,仿佛要将李青莲的形象刺穿。
然而,也有一些人则是暗自庆幸李青莲的离开。
他们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觉得李青莲离开了就少一个人跟他们竞争。
至于这个竞争究竟是跟他们竞争官职,还是争夺赢阴嫚的青睐,那就不得而知了,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那不可告人的秘密。
“走了好,走了好啊,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机会又多了一分。”
一位官员模样的人在角落里小声嘀咕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窃喜,那笑容如同狡黠的狐狸。
而在诸子百家这边,反应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在觉得有些可惜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李青莲的洒脱。
毕竟他们来到咸阳城,大多是为了实现自己流派的政治抱负,让他们就这样轻易地离开,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他们肩负着太多的责任与使命。
道家的一位长老捋着胡须说道:“这李青莲倒也洒脱,说走就走,毫无留恋。虽有些可惜,但这份洒脱确实令人佩服。”
那长老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赞赏与感慨。
儒家的一位学者也点头表示认同:“是啊,我们身负流派的使命,无法如此随性。他能做到这般决绝,确实让人刮目相看。”那学者的脸上满是钦佩之色。
墨家的一位侠客则说道:“我墨家追求正义,虽不能像他这般洒脱,但也敬他这份勇气。”
那侠客的目光坚定,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农家的一位壮汉扛着锄头说道:“俺们农家务实,可没这胆量说走就走。不过,这李青莲确实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