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多么神圣的事,别人一大家子缩衣节食供孩子读书,怎么到了自家,捡根木炭就顶毛笔用了?
崔老太虽然不舍得花钱,但也清楚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又不是买不起毛笔。
“阿奶,这炭笔可比毛笔好用。”
崔昭昭把笔塞给自家老哥,让他在上面写几个字给崔老太看。
伴随着沙沙声,清秀的字迹出现在纸上。
“看着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崔老太乐了。
“墨汁写出来的字虽然能持久保存,但不能随时随地拿出来写,我平时也用炭笔,记工的时候拿出来就能写。” 崔景文也从怀里掏出了根炭笔。
见读书最厉害的孙子也用炭笔,崔老太彻底接受了炭笔。
“这是个好东西,比毛笔好使,也不用花钱,得空就能掏出来练练字。”
崔成良想了想:“柳树枝比较细,烧的出来的木炭正适合写字。”
“那就用柳树枝。” 崔老太拍板,什么木头都行,反正山上有的是,“这事交给你了,多闷些炭笔,让家里这些孩子都用上,好好练练字。”
崔成良点头。
“对了,老三媳妇。” 崔老太给了林氏一小块碎银子,“这些钱你帮娘去城里买些写字用的纸,这些钱不知道够不够,不够再跟我说。”
林氏估摸着这块银子大概有二百文。
“够用了娘,最便宜的纸,一刀是六十文,够家里孩子写上一段时间了。”
“那就这么定了,等纸买回来,家里的孩子每天写一张字,晚上我来检查。” 崔老太拍手道。
听说城里学堂每日都有作业,他们家孩子虽然还没上学堂,但作业不能少。
几个孩子还没认真写过字,一时之间觉得十分新鲜,热烈的一口答应下来。
崔昭昭:“”
她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怎么又写上了作业。
接下来两天的时间里,全家人手头有活的各忙各的。
四郎和立冬依旧去摆摊。
现在每天能卖上二十斤卤肉,虽然累了点,但每天揣着沉甸甸的钱袋回来,还是笑得见牙不见眼。
粗脖子帮翠翠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