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股票到手,纸质凭证便通过邮传部的驿道信件系统,辗转送至各地银行。
委托人只需携协议书前往当地银行领取,便可将那张象征富贵的纸券握在手中。
这一创举,恰如一座桥梁,跨越山川阻隔,满足了外地乡绅地主对金陵股市的渴求。
他们无需亲赴金陵,无需在交易所门前苦苦排队,便能跻身这场资本狂欢。
然而,这一切的代价,却是他们手中世代相传的田地悄然易主,尽数落入大明银行之手,也就是回到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大明银行自是凭借内部渠道,以一级参与者的身份购入股票,效率远远超过市井散户。
因此,那些未曾亲历交易所喧嚣、却早早献出田地的乡绅,反而得以较为从容地拿到股票,免去了挤破头的辛劳。
不过,朱允熥深谙人心贪婪与耐性之微妙平衡。
鉴于股市的火爆盛况,他故意放缓了购股的节奏,既是为让这些乡绅地主体会到股票的来之不易,也是为避免他们过于轻易得手而心生轻慢。
往往是田契交出、协议签订之后,他们需耐心等待半年,甚至一两年,方能见到股票的影子。
而一旦协议落笔,田地便即刻归于银行所有,再无反悔余地。
只能等股票到手,再转卖给他人,换成银钱。
银行仅承诺两年之内购得股票,至于究竟是几月还是逾年,则全凭天意,不予确凿担保。
这种方式,若置于后世,只怕无人问津,谁会甘愿为一张遥遥无期的凭证赌上家财?
可在这如火如荼的股市热潮中,却宛如后世房地产价格狂飙时,抢购一两年才能交付的期房一般,令人趋之若鹜。
那些乡绅地主,望着节节攀升的股价,满心期盼着未来的暴利,竟丝毫不觉这样等待有什么问题。
在他们眼中,这张迟来的股票不是风险,而是通往荣华富贵的通行证。
而朱允熥,则在这场精心编织的棋局中,稳稳地收紧了手中掌控天下的缰绳。
对于资本市场的暗流涌动与潜在风险,旁人或许懵懂无知,可朱允熥却心如明镜。
然而,这有什么关系呢?
资本市场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