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6)页

    只要一层层压下去,总会有厘清的时候。
    随后,他声吸了一口气:“朕欲推行的第四项新政,便是彻底废除现行军、民、匠、商、灶、僧、道、乐等户籍之分,尽除贱籍之制。”
    “从今往后,凡我大明子民,皆为朕之赤子,普天之下,再无贱民之说!”
    明朝的户籍制度,堪称严苛至极。
    不同户籍之人,绝无跨界从事他类职业之理,且这一规矩世代相传,牢不可破。
    例如,军户之子,命中注定只能承袭父辈戎装,奔赴沙场;匠户之后,亦只能手握工具,终生与刀斧锯凿为伴。
    同理,乐户、阴阳户、医户,皆如铁律般被框定在各自的命运轨迹中,难以逾越半步。
    此制,一方面承自元朝遗风。
    元人治下,将天下子民分作三六九等,等级森严,泾渭分明。
    另一方面,明朝对此加以强化,实则出自朱元璋的深远考量。
    在老朱心中,大明江山若要千秋万代,根基永固,唯有让社会秩序如磐石般岿然不动。
    农民之子,世代耕田锄地;商贾之后,永远奔波于市肆之间……各安其位,各守其责,天下之人皆如棋盘上的棋子,循规蹈矩,纹丝不乱。
    如此,社稷方能安稳,皇权自可长存。
    或许,底层之人会愤然质问:“凭何不变?凭何我等永居底层不得翻身?”
    此言出自肺腑,饱含不甘,振聋发聩。
    然而,这不过是底层百姓的血泪呼声罢了。
    若站在上层统治者的立场,答案却截然相反。
    他们巴不得人人位置永恒固定,绝无一丝动摇。
    若农奴翻身把歌唱,底层一朝崛起,凌驾于上,那便是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劫数降临。
    唯有万事不变,方能确保上层权贵的利益固若金汤。
    然而,在朱允熥眼中,这不过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徒具美好幻想,却与现实背道而驰。
    他心思缜密,对此早有洞见。
    原因何在?
    说来简单,那便人之天赋,生而不同。
    人生来便有高矮胖瘦,有美丑聪愚。
    诚然,官宦子弟与富家后裔,凭借优渥的家境,自幼便享有
第(3/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壬祖传放逐之地,万千世界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抗战之潜伏成鬼子将军道界天下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天武神帝快穿之顾七七搜刮物资她上瘾流放后,神医娇妻救了整个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