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机部成立这种事,他自然会在场。
听着小师弟这么说,云贵大师兄整理了下小呆毛以前和他交流过的晶体管计算机内容,跟上了江夏的思路。
举手,示意发言:“我同意小师弟,呃,江夏同志的发言。”
“整体来说,大黄的优势不在于速度,而是它的便利性和维护性上,最重要的是它的体积。我相信老大哥那边看重的也是这点。”
“毕竟,晶体管计算机的核心其实还是与电子管计算机一致的,只不过是用了体积小的晶体管替换了电子管而已。如果老大哥那边想做,花费点时间,他们应该能生产出来。”
“至于江夏同志说的计算机外设这一块,那确实是不小的进步。对了小师弟,那个外部磁带机我们修正了电路,现在已经能拓展到十个外部磁带机接口了!”
“相关的定位及校验功能程序也捣鼓的差不多了,并行接口下,能同时定位两盒磁带的十个点位。就是外部内存的响应速度还慢了点……”
嘿呀,你们果然靠谱!至于云贵大师兄嘴里的慢了点,那也是和满血版大黄相比的。要是和纸带机比较,那都能上天了好吧!
一个磁带2000k,十盘磁带加起来20m的空间,都可以塞进去一个操作系统了。要知道,精简版的dos也仅仅14m左右,在加上各种串行接口的驱动和程序外,20m的空间绰绰有余。
一个dos ,一个gb\/t -1994,两种通用程序的加持下,领先20年的经验足以把微硬和麦布克吊起来打了。
想一想的江夏就漏出了迷之微笑,条件成熟了嘛?dos不用担心,拜托后世的某台老机器,dos的基本指令江夏有点滚瓜烂熟。
概因那台后世看起来有点鸡肋的机器,是90年代某大厂引进的。用的操作系统就是dos。这台机器吧,半年开不了一次,但又是某个工艺必须用到的。开一次就可以歇半年,但必须维护它的状态。
有点拧巴是吧,江夏也觉得是这样。
但现在他无比庆幸自己好好伺候了那位大爷一段时间,这不就把经验用上了?
所以生活中处处是惊喜!
至于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