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营组织大量人力,顶着清军沿江堡寨的炮火,在沙溪、东溪等环绕延平城的河流的支流岔口建设着龙骨水车,铁链传动的戽斗昼夜不息,硬将河道主流逼向城外的洼地,缺乏河水灌注的护城河一夜之间水位便已降三尺,露出河底淤泥里削尖的木桩。
沙溪以北红营的围城工事已经逐渐成型,战壕搭配着堆土的土墙、布炮的营台,还有木栅竹栅和竹筐墙,组成一道道复合型的防线,将延平城和城外的据点渐渐分割孤立起来,各处战壕的布设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只等一条条战壕和各处营垒、临时据点全部连通起来,红营的部队便能直接防御工事中转移,而再也不用暴露在清军的炮口之下。
用战壕将城池堡寨合拢孤立之后,红营又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战壕进行加工,在基础壕前后再开挖支援壕和预备壕,壕体也进行了拓宽,底部铺上土袋,再铺上木板形成一条道路,让在战壕中行进的车马不会受到泥泞的影响,顶部支起草棚用以遮挡清军的视线,又将原有的防炮洞扩宽,让战壕中的战士、田兵和民夫不仅可以在其中藏身,还能直接在洞中居住。
红营上上下下的兵将们,至今还没有和延平的守军正式交战,整日里拿的不是铁锹就是铁铲,只跟土木过不去,红营没有强攻延平的打算,赣南根据地就这么点底牌,自然不能白白挥霍了,红营从一开始就打算只靠围城便将延平夺下来,自然要做好长期围困的打算。
但围困归围困,攻城的准备同样不能少,壕车、斗车、攻城塔、冲车……每日无数的攻城器械被推到城下显眼的位置,整整齐齐的排列好,让城内的守军看个清楚,红营还组织人手明目张胆的挖掘着地道,放干护城河水、引走周围的河水,也是为了能让地道顺利挖至城下,红营不准备攻城,可不代表不会通过地道用巨量的炸药把城墙炸出一个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