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旦这样做,极有可能引发皇帝和将相之间的猜疑,从而导致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
所以,尽管他心中有诸多想法,却也只能强忍着,脸上露出一副赞赏的表情,说道:“鲜于爱卿啊,你以往带兵打仗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做得非常出色。”
“此次前往潼关,朕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啊。”
献于仲通自然不知道李隆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只觉得自己得到了皇帝的当面赞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
他赶忙躬身施礼,恭敬地说道:“微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报答圣人的知遇之恩,尽忠职守而已,实在不敢承受圣人如此赞誉。”
李隆基看着献于仲通,心中不禁回忆起自己当年是如何巧妙地笼络臣子们心思的。
他微微低头,看了一眼早已让人提前准备好的关于献于仲通的基本资料,然后抬起头,面带微笑,神色温和地说道:“献于爱卿,朕记得,你应该是蓟州渔阳人吧?”
献于仲通完全没有料到李隆基竟然对他的情况如此关注和了解,心中的激动愈发难以抑制。
他连忙再次躬身施礼,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说道:“多谢圣人……微臣的祖籍的确是渔阳,但微臣自幼便在川蜀地区长大,因此也可以算是蜀人。”
当献于仲通回答时,李隆基的心思完全不在他的话语上,甚至可以说,他根本没有认真去听。
李隆基真正关注的,是献于仲通听完他的话后脸上的表情变化。
对于驻守潼关的人选,李隆基其实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
从统兵打仗的能力以及在军中的威望来看,哥舒翰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然而,由于王忠嗣事件以及上次献俘仪式上熊虎中刺杀他的事情,李隆基对哥舒翰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对他的忠诚度也心存疑虑。
至于第二个人选,李隆基也曾考虑过哥仙芝。
毕竟,在面对契丹犯边的情况下,他认为完全可以派遣哥仙芝手下的大将去应对。
但问题在于,杨国忠等朝中大臣因为从未收到过高仙芝逢年过节送来的钱礼,便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说高仙芝性情极为狂傲,喜欢主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