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补进来的其他阁老,再也不会有当年那种同心合力。
宣德朝时,在朱瞻基的放权下,有老爹当作核心,大家共同为大明的发展的盛况。
论能力,能够进内阁,基本不会差到哪去,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精。
如今的内阁,资格不深的阿猫阿狗都能进来了,开始立山头,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
原本有杨士奇和徐谦这两位首辅和次辅撑着,情况还不会太糟,两人商量着来,还能够把控大明前进的方向。
可如今,内阁人心渐散,政见也时常不合,吵吵闹闹。
尤其皇帝还不时的来插一脚,搅乱内阁。
对于徐谦的各种建议,朱祁镇总是会指出很多问题,然后提出一大堆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徐谦不厌其烦。
徐谦不是三杨那种一步步从底层上来的官员,哪怕是朱高煦构陷太子府,三杨都差点入狱之时,汉王都不敢把徐谦和徐华这两位东宫属官加进去。
朱瞻基在位期间,更是对他倍加信任。
徐谦这个阁老当得也很舒服,有什么提议,送到皇帝那边,基本会同意,很少有驳回的情况。
可以说徐谦这一路走来,还算是顺风顺水,也就是自家老父亲走后,才开始慢慢地被加担子。
所以他的身上始终有那么点公子气息在。
朱祁镇这种反反复复,磨磨叽叽的性格,让徐谦感觉很不舒服。
有时候徐谦都想学自己父亲,挂印而去。
自家不缺钱,四海商会那些盈利已经是个天文数字,能让徐谦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首辅看了以后都会眼晕。
退位后的安全也能保证,大明海军始终在徐家手中,再加上暗卫,到时候往海外领一躲,逍遥日子过不完。
能让徐谦还能咬牙坚持的,是身后一群无法放下的人。
他们是父亲徐闻的门生故吏。
还有自己,以及大哥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大小小官员们。
这些官员还愿意为大明努力,他们依旧身处官场之上。
既然他们投奔了越王府,徐家总要有人看顾着这群人,不能让他们事后被王振清算霍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