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看!那饿殍道旁,可都是咱们的亲爹娘!
(合唱)
嘿!铁脚板踏过千重岭哟,
嘿!枪杆子护卫万家灯!
军是鱼来民是水哟,
鱼水情深才能破浪行!
(快板)
莫道当兵苦,百姓更凄凉。
破屋漏风雨,糠菜半年粮。
咱们枪膛里的火药砂,
可都是乡亲们指甲缝里抠出的钱呐!
(尾声)
三军高唱爱民歌,
百姓簟食又壶浆。
待到四海升平日,
共醉金秋谷满仓!
每天上操前,必唱天桂山军歌。
校场东侧,一队工匠正将最后一批火器从马车上卸下。
云龙山的火器坊和弹药库全部搬到了天桂山。
汤隆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上布满汗珠,指挥着众人将沉重的器械搬入新落成的火器坊。
这座依山而建的工坊是在原铁匠村基础上建成的,比原先云龙山的大了三倍有余,隐蔽在茂密的山林中,外人极难发现。
铁匠村的原村长火匠人重新到百花谷归隐了,铁匠村改称铁匠营,由汤隆兼任头领。
\"凌振兄弟,你看这位置作为射击场如何?\"
汤隆抹了把汗,指着半山腰一处平坦空地。
凌振捋着短须,眼中精光闪动:\"妙极!此处背风向阳,正是试炮的好地方,汤将军选址果然独具慧眼。\"
正说话间,卢环已从校场走来。他身着简朴的褐色劲装,腰间只悬一柄普通佩剑,自从天桂山称王,他没有在黄龙洞中寻欢作乐洞,而是天天扎在训练场、火器营、铁匠营指导生产训练,原本英俊潇洒的他晒的黝黑,瘦了十多斤,而若不细看,谁也想不到这位三十出头的精瘦汉子竟是威震华夏的天桂王!
\"汤隆、凌振,火炮研究所今日就挂牌成立。\"
卢环拍了拍凌振的肩膀,\"你精通火器工艺,这所长之位非你莫属。\"
凌振激动得胡须微颤:\"属下必不负头领重托!\"
卢环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在石桌上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