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完毕,使者微笑着将诏书递给安禄山,说道:“安大帅,陛下对您的功绩那是赞赏有加,此次的赏赐便是陛下心意的体现,大帅日后定要更加尽心尽力,为朝廷分忧。”
安禄山接过诏书,脸上堆满笑容,说道:“陛下如此厚爱,禄山感激涕零。禄山定当不负陛下重托,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然而,待使者离去后,安禄山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对身旁的谋士严庄说道:“你怎么看朝廷此举?我总觉得事有蹊跷。”
严庄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大帅,朝廷近期对藩镇动作频频,如今却突然嘉奖于您,确实可疑。不过,朝廷既然示好,我们也不能轻易拒绝。不如暂且收下赏赐,按捺住起兵的念头,静观其变。同时,我们继续加强防备,一旦朝廷有不利于我们的举动,我们也能迅速应对。”
安禄山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哼,朝廷想稳住我,我便装作被稳住的样子,暗中加紧准备。待时机成熟,再给朝廷致命一击。”
于是,安禄山一边上表谢恩,表达对朝廷的忠诚,一边继续暗中扩充军备,训练士卒,密切关注朝廷动向。
在长安,李隆基收到安禄山的谢恩表后,对张九龄等人说道:“安禄山虽已谢恩,但朕深知他绝非真心归顺。此次安抚,只是为我们争取更多准备时间。诸位爱卿,消藩行动不可有丝毫懈怠,要加快推进各项策略的实施。”
张九龄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定会加快对安禄山内部的策反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军事部署,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对安禄山发起致命一击。”
李适之也说道:“陛下,臣建议加强对范阳周边地区的控制,形成对安禄山的包围之势。同时,继续收集安禄山的罪证,为日后公开讨伐他做好准备。”
李隆基点头道:“好,就依二位爱卿所言。消藩之路虽艰难险阻,但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朕与诸位爱卿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唐朝廷表面上与安禄山维持着“和睦”的关系,暗中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消藩行动。朝廷加大了对安禄山麾下将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