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的驿卒马鞍两侧各悬竹篓,返程时必须装满煤块。
南来的驿船舱室隔出三层,专门装载福建运来的火山灰。
当凤阳老农看见驿卒拿官马驮煤时,全都惊讶的无以复加。
他们从未见过此等奇特的场景。
半年后,凤阳府。
朱元璋站在城墙上,望着脚下蜿蜒如龙的水泥路,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条从南京直通凤阳的官道,是他亲自督建的样板工程。
“怎么样,老大,这条路还不错吧?”朱元璋洋洋得意的问道。
朱标也兴奋不已,望着蜿蜒平坦的水泥马路,开口道:“此路当记载史册,永垂不朽。”
听到这话,朱元璋心里面舒坦极了。
"陛下,不好了!”这时,工部侍郎气喘吁吁地跑来,“凤阳世家联名上书,说修路占了他们的祖田,要讨个说法!”
朱元璋冷笑一声:“讨说法?咱看他们是舍不得那些私设的关卡!”他转身对朱标说道:“标儿,你去告诉他们,要么让路,要么让脑袋!”
朱标领命而去,朱元璋却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天幕中朱由检的种种举措,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修路不仅是修路,更是要打破世家大族对地方经济的垄断。
……
永乐位面。
朱棣的永乐剑插在石灰窑前,剑柄红缨在硝烟中猎猎作响。三百神机营士兵将整片矿区围得水泄不通。
朱高煦拎着带血的马鞭走来:“爹,周王叔的管家说要见您最后一面。"
不久前,朱棣决定修建水泥路的时候,便将朱高煦从南洋紧急召回来。
修路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打破阻碍,而朱高煦最适合这个角色。
朱棣专注地盯着刚出炉的生石灰,突然开口:“当年靖难,三百死士就能烧白沟河粮草。”沾满石灰的手掌拍在朱高煦肩头:“如今给你三万精兵,半年内给朕打通到南京的路基!"
“儿臣遵命!”朱高煦斗志满满的说道。
三个月后。
朱高炽展开奏章,眉头紧锁:“爹,西山石灰窑产量已达极限,若要继续扩建,恐怕”
"恐怕什么?"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