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啊!
但是另一件事情,就让赵匡胤非常在意,在意到抓耳挠腮,又一时间想不明白。
——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
这句话,看起来是在讲军中的纪律,要求士卒将领都不能拿百姓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都不能。
军纪的重要性,赵匡胤非常清楚。
即使不谈什么安抚民心、稳固胜利、站稳脚跟等等战后治理的事情,只谈打仗这一件事,军纪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和一支军队的战斗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最简单的军纪,那就是听令行事。
将领发布什么军令,底下的人就能听懂,然后听从军令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扎营就好好扎营,让建造防御就好好建造防御,让埋伏就认认真真埋伏,让冲锋就勇敢冲锋……
如果这些军令都能得到彻底的执行,那么只要没有摊上一个脑子有病的主将,那么这支军队的胜率就会是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听令行事,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却有大把的人做不到——军中也是这样。
当然,正常的军队,经过了简单的训练之后,不至于不执行军令,可执行的情况、效果却不好说:比如,冲锋的时候,一般的人老老实实往前冲,但另一半的人开始磨磨蹭蹭、或者冲到了其他地方……
也因此,有了精兵和普通军队的区别。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只在于体格强健情况、武艺水平、装备水平等,同样在于对军令的执行程度。
所以,军纪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军纪严明的军队,其效果并不只是体现在所谓的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这一点;更是体现在对主将命令的严格和迅速执行上——令行禁止,收放自如,随着主将命令的改变而迅速转变……
这样的军队,如何不能百战百胜?
把这放到战后的处理上,如果一个将领能够真的彻底约束住手下的士卒,说不抢掠那就真的不抢掠……这体现出来的不只是爱民与否,更是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是将领对这支军队的掌控程度。
赵匡胤当然也希望大宋的军队能够成为一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