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主任对此并不在行,但他却能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傩舞的来历。
他说,建宁的傩舞是清朝道光年间流传下来的,也就是两百多年前的事了,据说当年土地干燥,庄稼枯死,虫豸横行,为了防止庄稼歉收,为了求个好收成,人们就组成了一个民间乐队,用来祈祷上帝保佑他们,让他们能够从天上掉下一滴雨水来消灭害虫,所以,溪源乡的大岭村,一直到了今年的5月25日,都会举行这样的仪式。一九九三年“建莲节”,溪源乡傩舞队伍登台献艺,以其优美的舞姿,让外国客人耳目一新,得到了大家的普遍称赞。
“所以说,这次的比赛要到2月25日,所以他们特意给我们表演了一场,也算是给我们面子了。”高骄傲感慨道。
王副主任说道:“听说高老从国外回来,要为祖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一些贡献,我们都很佩服高老。”
周昊说道:“这样的事情,有没有继承的意义?”
王主任说道:“建宁傩舞不仅在民族学和历史学上有着很深的研究意义,而且也是我们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研究的源头。”
高骄傲点点头:“这样的话,我们的确要把遗产处理好了。小何,你跟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加大力度,推广我们的地方特色。”
何玲说道:“请高前辈放心,我们会尽力做好这件事的。”
随后,他们看到了本地的剑宁伞舞。
建宁伞舞是建宁县客坊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文化,只有在阴历一月,农家才会以此为庆祝新年的“舞龙灯”。
“这次的节目很有过年的味道,非常的符合现在的情况。”王主任说道。
何玲补充道:“这是由明代的伞灯笼演变到清代前期的伞舞蹈。客坊乡春节庆祝春节的民间习俗十分盛大,它是一种综合的节日休闲方式,包括龙灯、伞灯、钵灯、打团牌、马灯、杂耍和民间小曲的歌唱和吹奏。尤其是伞舞,更是让人着迷。”
高骄傲微微一笑,说道:“我小时候确实看到了。我还以为有好几个女生跳过伞舞呢,当时我还以为很美呢。”
按照高得意的说法,剑宁的伞舞,通常都是用伞的,再加上八名女子,手里拿着一盏“花钵”,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以伞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