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的热量供应、足够的氮供应、并在这基础上提供足量的必须氨基酸和必须脂肪酸,同时不能有太高的升糖率(葡萄糖作为非氮热量供应占比不应超过60),并且能维持电解质不紊乱(足量但不过量的钠钾氯钙镁)。
如果是长期肠外营养的病人,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本质上来讲,其实和吃饭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改为了注射而已… …
… …
完全肠外营养的历史其实非常短。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符合注射标准的脂肪乳制剂出现的很晚。
为什么符合注射标准的脂肪乳制剂这么难做?
主要就是因为脂肪不溶于水,这使得脂肪在水中的分散状态是乳化液而不是溶液。
最常见的脂肪乳化液就是牛奶,但牛奶是不能直接注射的。
脂肪乳化液中的乳糜微粒是不溶于水的小脂滴。
这些小脂滴一旦进入比它直径还小的血管中,就会堵塞血管,形成脂肪栓塞,其中以肺血管为着,会导致严重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人们一直死磕乳糜微粒的大小。
直到把这玩意控制在01-02微米之间,才真正代表了脂肪乳注射液大规模进入临床治疗中。
… …
可即便是这样,也并不是说所有病人都能长期肠外营养生存的!
长期肠外营养到最后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毕竟消化系统里,那么多器官都是构建起你完整身体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啊!
人体器官就是这样的。
不用,功能会退化减弱。
进而出现功能障碍,影响身体健康。
天天打营养液,势必省去了咀嚼环节。
我们的牙齿通过咀嚼来刺激牙根与牙龈的关系,令其坚固。
还有唾液分泌,长期液体食物,咀嚼肌都失去锻炼机会了,牙齿没力气,牙齿过早松动,唾液分泌也会少,口干舌燥会成常态… …
这仅仅是能看到和感知到的,还有很多隐形伤害。
这些器官。
你成天晾着它们,它们不起义就怪了!
即便是很多人不太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