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刻,赵王周云冷喝一声,李信才别过头去,委屈的闭嘴了。
寒窗关上,赵王又回到了案牍前,他拿起朱笔,幽幽的道,
“也许两年,最多三四年,本王亲征的事,将会越来越少。”
“将来出战四方的,必然是刘忠武、赵武生、侯莫陈崇,这些宗族的佼佼者。”
“你要学会,容下他们些许错误,只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就该让他们继续。”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赵国的辅兵伤营,已经把前线战斗的伤亡减到最低了。
赵王周云能做的事情,他跟刘庶等人,最大限度的做到了。
玉璧城目前来说,突厥兵马伤亡很大,也就是这两天,城就破了。
攻坚是残酷的!
历史上,无数雄主因为坚城,折戟沉沙,饮恨战场。
而此刻,赵国也来到了它的历史时刻。
周云在大孝子冷静后,说了一些老成之言,
赵军不再是一个五郡之地的弱国了,
它是威名赫赫,雄踞并州、漠南,能调动几十万兵马,
甚至可以征用楚人宗族的强大军事集团。
这么庞大的军队里,不可能人人都是名将,
如此复杂的组织,很多问题,也不是谋士推演能算出的。
就像这次玉璧城之战,赵军各部缺乏协同,赵军没有攻城经验……等等问题,都一一暴露。
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但是任何书籍能替代的,同时它也只适应这几十年。
因为战术在革新,军队的能力也在变化。
就像曾经的辽国轻骑被金国重骑克制,可金国重骑,又被蒙古的游骑克制。
“周言,你能来,本王很欣慰,说明你遵循了心中的道义。”
“但你要学的还有很多,去吧,把营地建好,过几天有寒潮来了。”
辞别了父亲,大孝子浑浑噩噩,不知道是怎么出的行宫。
赵王中军,到处是川流不息的兵员。
呐喊声、责骂声,马匹嘶鸣,车轴咕噜声,随处可闻。
阴山上,前几天刺眼的冬阳不见了,
天穹灰蒙蒙的厉害,就像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