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中所报之的这位“永安公”,即李孝基。
李孝基的父亲李璋,是李虎的第四子。李渊的父亲李昞,是李虎的第三子。李璋死的早,北周末期,他与北周宗室宇文招密谋除掉时已为北周权臣的杨坚,事败被杀,留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李韶,一个便是李孝基。——李韶是李道宗的父亲。
李道宗年龄还小,今年才十六七岁,尽管已展露头角,很得与他接近是同龄人的李世民的喜爱,现在李世民帐下听用,但尚未有得领方面之任的机会。李孝基年纪大得多,三十来岁了,李渊於太原起兵时,他就得到了重用,在霍邑和入关中后的诸战中立下过功劳。
原本以为李渊的新遣援兵,可能是会用刘文静为将。
没有想到,却是主将任了李孝基。
李善道拈着军报,看了几遍,问苏定方遣来禀报的这个军吏:“李孝基以外,唐将还有谁?”
这军吏答道:“见有‘晋昌郡公’之旗。”
情报的重要性,这就显现出来了。
长期的打探之下,李渊手底下的要人,李善道早清清楚楚。
“晋昌郡公”何人?李善道亦知,乃是唐俭。
唐俭也是从李渊起兵的元勋了。其父唐鉴,与李渊友善,曾同掌禁卫。李、唐两家是为世交。因是唐俭与李世民的关系很好。李渊为太原留守时,唐俭跟在太原,经常与李世民同游,与李世民志向相同,曾多次与李世民私议起兵大计,有建策之功。
李渊起兵,自称大将军,开府建牙后,他被授任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随之,李世民出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先入关中,略渭北之地,他便随军参赞,运筹帷幄,改任渭北道元帅司马;再之后,打入关中,得了长安,李渊为丞相后,他又被任为相国府记室,封晋昌郡公。
唐俭其人,爽直豪迈,不循规矩,本